(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人民网报导,近日,首届“花厅论坛·花厅遗址与饮食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新沂市举办,与会学者围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花厅遗址考古、生物考古视野下的中国古人饮食等课题展开探讨。记者来到新沂,跟随考古学者的脚步,聆听泥土之下传来的文明絮语。

同时存在两种文化类型

4月中旬,徐州的天气在仲春一场细雨过后略显凉意。沿新沂南站一路向南行驶,由235国道转向山水大道,花厅遗址的文保标志碑就矗立在路旁一片田野之中。新雨滋润草木新芽,夹混着泥土芳香,仿佛将人的思绪拉入了久远的历史长河。

距今5000多年前,位于苏北鲁南交界处的新沂花厅是一个神秘的聚落,来自北方的大汶口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文保标志碑上的文字显示,南起花厅村、北至徐庄北、东至北沟圈子、西至吴山头的数十万平方米区域,都是花厅聚落曾经覆盖过的范围。

花厅遗址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发现。作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重要聚落遗址,这里的出土器物既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又存在良渚文化的特性,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模式提供了例证,由此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这样的文化交融究竟是战争引发还是迁徙造成?抑或是和平共融?

据介绍,花厅遗址主要由墓葬分布区和遗址居住区组成。墓葬区可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时期,北区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时期。在南区,共发掘了20多座墓葬,墓葬规模较小,一般以单人葬为主,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主要器物包括凿形足鼎、镂空座豆等,出土玉器以环、琮、管、坠和镯为主。

与南区墓葬相比较,北区墓葬规模明显更大,等级更高。不仅随葬品丰富,还发现了早期的人殉人祭实证,说明在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基本形成。60多座墓葬大多数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器物包括瓦足鼎、罐形鼎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