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8日讯(记者郑炳巽)8月7日晚间,凯赛生物(688065.SH)对外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减少20.05%;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减少28.12%,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减少39.46%。

凯赛生物指出,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因为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销量下降,同时一次性成本费用增加。


【资料图】

当前,“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与“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是凯赛生物营收的主要来源,而前者是核心部分。

半年报显示,来自长链二元酸系列的收入为9.3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0.80亿元,减少13.03%。

▌下游需求疲软致业绩滑坡

据记者发现,其实自从进入2022年,凯赛生物的增长颓势便已显现,当年营收为24.41亿元,同比上涨3.28%;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6.97%。其中,长链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的收入分别为20.96亿元、2.31亿元,同比微增5.02%及同比下降21.57%。

这一颓势延续至2023年,今年Q1营收为5.05亿元,同比下跌23.56%;归母净利润5744.14万元,同比暴跌67.09%。凯赛生物同样给出了下游需求疲软的理由。

从细分领域来看,凯赛生物属于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平台型生物制造公司。其生产的长链二元酸产品,因碳原子数量的不同,在下游的用途也有不同。

比如,十碳的癸二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酰胺610、润滑油、油剂等,还可用于医药行业以及电容器电解液生产;十二碳的DC12(月桂二酸)可用于制备高级香料、高级润滑油等。近年来,长链二元酸逐渐在合成医药中间体等方面显露出特殊作用和广阔用途。

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则逐步应用于下游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等领域。

在成本支出方面,凯赛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成本为7.65亿元,当中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876.90万元、9089.71万元,占比分别为2.45%、11.88%。

同期,凯赛生物应收账款为2.68亿元,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来自前五名客户的总额为1.77亿元,占比超过60%。应付账款为11.64亿元,同比上涨9.77%,占期末总资产的6.29%。

▌走不出“缺钱”窘境

凯赛生物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还披露了募集资金的最新使用情况。截至2023年上半年,凯赛生物累计投入募资金额48.50亿元,使用额度达91.85%。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动作是,凯赛生物再次将高达1.74亿元的IPO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加上此前累计投入的金额,已经累计将5.14亿的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5.81亿元的88%。

事实上,凯赛生物在2020年上市之际,就已显露出“缺钱”的窘状。当年IPO首发时,凯赛生物原计划募投资金为46.99亿元,其中的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现金,占比超过42%,比重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募投项目。

尴尬的是,这一窘状至今还未能摆脱。

其一,在今年7月,凯赛生物透露,IPO募投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项目节余的3091.34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其二,在今年6月,凯赛生物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议案,发行对象为“上海曜勤”(拟设立),发行股份不超过1.52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6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关于定增的必要性,凯赛生物认为,随着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和陆续投产,预计未来几年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有必要通过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还需注意的是,由于此次定增的发行对象为凯赛生物实控人“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凯赛生物表示,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维护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刘修才家庭通过CIB(凯赛生物有限公司)间接控制凯赛生物28.32%的股权,是为凯赛生物的最终控制方。


关键词: